2

一般来说,并不存在十大最佳降血压药,通常可以分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ACEI类药物。

比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等,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减轻血管收缩,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比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可作用于中枢血压调节机制,一般适用于高血压伴有心绞痛的患者,服药后可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比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高血压通常与血管内血流量增加有关,以上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容量,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主要包括盐酸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等,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使得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上述药物在服用期间要谨遵医嘱,避免擅自服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要每天监测血压,根据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少吃油腻、高糖分、刺激性的食物。


β受体阻滞剂有哪些

β受体阻滞剂是指一类药物,这类药物能与肾上腺素β受体相结合,β受体分布于心脏血管,以及支气管平滑肌。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常用的品种包括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索他洛尔等多种药物,能降低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可以减少心脏负荷,这类药物还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在临床上,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患者,还可以用于心律失常的患者,也可以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 注意在用药期间要按时监测血压和心率,除此之外不能突然停药,如果确实需要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停。

B-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有哪些,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β受体阻滞剂:最近公布的多种β受体阻滞剂对死亡率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 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心脏保护作用较差。 要指出的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能影响患者的死亡率。 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 常用β受体阻滞剂剂量见表2。 表2常用β受体阻滞剂药品名称常用剂量服药方法选择性普奈洛尔美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替洛尔比索洛尔阿罗洛尔10-2Omg25-100mg50-2OOmg25-5Omg5-lOmg5-lOmg每日2-3次口服每日2次口服每日1次口服每日2次口服每日1次口服每日2次口服非选择性β1选择性β1选择性β1选择性β1选择性α、β选择性二)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有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 目前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 l.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增加运动耐量。 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降至50次/min。 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 目前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的β受体阻滞剂有很多种,当给予足够剂量时,均能有效预防心绞痛发作。 更倾向于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及比索洛尔。 同时具有α和β受体阻滞的药物,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也有效。 在有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 外周血管疾病及严重抑郁是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 慢性肺心病的患者可小心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没有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这时钙拮抗剂是首选药物。 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 常用药物剂量见表2。 2.硝酸酯类:硝酸酯类药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 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分类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非选择性作用于β1和β2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已较少应用。 第二类为选择性作用于β1受体,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 第三类非选择性作用于β和α1受体,具有外周扩血管作用,常用药物有卡维地洛、拉贝洛尔。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类型,以及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或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 它们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心脏的兴奋性,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减少心律失常、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它们在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以及某些类型的房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选择合适的β受体阻滞剂类型及剂量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呼吸道和消化道,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则较少影响这些系统。 同时,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控。

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通过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分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策略,但其应用需基于对患者具体情况的全面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原则。

扩展资料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 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