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低血糖的症状有头晕、心悸、乏力、手抖、出汗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头晕
低血糖可能会让脑部供能不足,神经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这会导致头晕和头脑不清的感觉,因为大脑对于葡萄糖是高度依赖的。
2、心悸
低血糖一般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增加心率,引起心悸感,以提供更多的氧和能量。
3、乏力
脑部和肌肉是身体能量需求较大的部位之一。低血糖容易导致大脑和肌肉细胞缺乏足够的葡萄糖供应,使得身体感到疲乏和无力。
4、手抖
低血糖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尤其是控制肌肉的神经。这会导致手部和其他肌肉的不自主颤动,称为震颤。
5、出汗
低血糖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加,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流向关键器官,如大脑和心脏。同时,交感神经系统还会刺激皮肤的汗腺,引起出汗,以帮助散热。
低血糖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决奈达隆片、盐酸索他洛尔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治疗。平时还需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经常熬夜。
低血糖症的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 低血糖发生后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此为低血糖的代偿性反应,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2)意识障碍症状。 大脑皮层受抑制,意识蒙_,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3)癫痫症状。 低血糖发展至中脑受累时,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抽搐,发生癫痫或癫痫样发作,其发作多为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 当延脑受累后,患者可进入昏迷,去大脑僵直状态,心动过缓,体温不升,各种反射消失。
(4)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受累症状。 皮层下中枢受抑制时,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痛觉过敏、阵挛性舞蹈动作、瞳孔散大、甚至出现强直性抽搐,锥体外系与锥体束征阳性,可表现有偏瘫、轻瘫、失语及单瘫等。 这些表现,多为一时性损害,给葡萄糖后可快速好转。
锥体外系损害可累及苍白球、尾状核、壳核及小脑齿状核等脑组织结构,多表现为震颤、运动过度、扭转痉挛等。
(5)小脑受累表现。 低血糖可损害小脑,表现有共济失调、运动不协调、辨距不准、肌张力低及步态异常等,尤其是低血糖晚期常有共济失调及痴呆表现。
(6)脑神经损害表现。 低血糖时可有脑神经损害,表现为视力及视野异常、复视、眩晕、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
(7)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低血糖晚期常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而致肌萎缩与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肌无力或肌颤等,临床上曾有低血糖患者发生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型感觉异常者。 还可有周围性刺激与灼痛性改变等,这与其脊髓前角细胞变性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胰岛素瘤引发的低血糖所致肌萎缩与肌炎有关。 低血糖性周围神经病变还可致足下垂、手足细动作失灵、如不能写字、不能进食、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
(8)器质性病变所致低血糖表现:最常见于胰岛素瘤性低血糖,约70% 为良性腺瘤,直径0.5 ~ 3.0cm,多位于胰尾部,胰体部与胰头部的发病情况相似,多为单发,增生次之,癌瘤较少见,如为癌瘤多有肝及邻近组织转移。 胰岛素瘤的低血糖发作较重而持久,并常有以下特点:①多在空腹时发生低血糖,如早餐前;②发作时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频发;③症状为阵发性发作,发作时的情况,患者自己往往不能回忆出来;④不同患者低血糖症状不完全相同,同一患者每次发作症状有时也不完全相同;⑤低血糖患者常不能耐受饥饿,往往在发作前增加进食来预防发作,故而患者体重一般常有增加;⑥患者空腹血糖可以很低,有时仅为0.56 ~ 1.68mmol/L。
(9)反应性功能性低血糖表现。 ①女性多见,发作较轻,病史长,多有情绪紧张及精神创伤史;②低血糖发作多在饭后2 ~ 3 小时,空腹血糖正常或稍低;③低血糖发作以肾上腺素增多症状为主,历时20 ~ 30 分钟,常无昏迷,多自行缓解;④患者常为神经质,发胖,体征阴性,虽反复发作而病情并无恶化; ⑤ 低血糖水平不如胰岛素瘤明显, 空腹血糖多在2.24 ~ 3.36mmol/L;⑥患者可耐受饥饿达72小时 之久而无昏迷发生。
一般大脑神经细胞从血流中摄取葡萄糖较为恒定,不受血糖消长的影响,因而低血糖症状要在2.52mmol/L 以下时才能表现出来。
低血糖表现与大脑缺氧状态类似,故有大脑循环障碍(如动脉硬化,脑梗死)时,低血糖症状可提前出现。 血糖降低程度和速度与临床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大致平行,但无绝对的定量关系,发生低血糖症状的血糖阈值无统一标准,个体差异性较大,同为血糖值1.68mmol/L,有的患者发生昏迷,有的只有部分低血糖症状而无昏迷,但都需给予治疗,以提高血糖水平。
低血糖都有哪些表现?
低血糖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在长期没有摄取食物的时候出现,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那么低血糖都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低血糖?低血糖的表现症状很明显,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低血糖的症状,以及正确的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吧。 1、低血糖有哪些表现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过多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低血糖发生后,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患者多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冷汗、腿软、头晕、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表现,进食后可消除。 2.意识障碍症状。 低血糖出现后,大脑皮层会受抑制,患者常出现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低血糖时可有脑神经损害,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吞咽困难,木僵,昏迷和癫痫。 2、如何预防低血糖1、定时定量进餐,若进餐量减少则应相对减少药物的剂量。 2、要严格限制酒精的摄入,绝不可空腹饮酒。 3、合理运动。 不要在空腹时运动,应该饭后1-2小时后进行运动,因为这个时候血糖水平较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4、在运动前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也可以在运动中吃点东西补充能量。 5、如果经常出现低血糖,应做好记录,并询问医生可能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6、如果在夜间发生了低血糖,一定要冷静,病人若在此时还能够进食,那么可以给他吃点糖果或者糖水,并且快速检查血糖,若病人已经昏迷,应立刻送到医院急救。
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低血糖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脂肪增生。
糖友如果发生了脂肪增生,多与胰岛素注射方式不当有关。 正确的打针方式应是每次轮换注射位置,而有的糖友为图省事,总是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胰岛素,这样很容易引起注射部位的脂肪增生。
由于脂肪增生处打针通常会痛感较小,所以不少糖友喜欢在这种部位注射。 这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脂肪增生会延缓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先高后低。
脂肪增生是可以从外观上分辨出来的,看上去和正常皮肤一样或稍有隆起,但摸起来却比周围组织要硬。 建议糖友打胰岛素要学会合理轮换注射位置,并且经常检查注射部位的皮肤,避免在脂肪增生处注射。
2、肾脏疾病
有些病程较长的糖友肾脏会出问题。 肾脏有降解体内胰岛素和其他药物的功能,约30%的胰岛素是由肾脏降解的,肾功能若是出现异常,其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率就会下降,导致胰岛素或降糖药在血液中蓄积。
此外,肾脏也有生成葡萄糖的能力,若其功能受损,生成葡萄糖也会减少。 因此,有肾病的糖友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 建议糖友警惕肾脏病变的发生,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用法用量。
3、甲状腺和肾上腺问题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与糖尿病同属内分泌代谢类疾病,糖友中甲减患病率比常人要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中甲减发生率可达4%~17%。
甲减会导致机体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便会延长,这增加了低血糖风险。 有些糖友还可能伴随肾上腺损害,导致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缺乏而容易发生低血糖。 糖友若伴随其他内分泌代谢类疾病,应及时就医,恰当治疗。
4、胃轻瘫
胃轻瘫属于糖尿病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多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 患有胃轻瘫的糖友进餐后,食物从胃排出较慢,而降糖药物吸收却较快,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相对较高,造成血糖下降,甚至引起低血糖。
这种食物消化吸收不规律引起的血糖变化与药物作用不匹配会让血糖忽高忽低。 因此,胃不好的糖友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糖友要留意自身胃肠功能变化,调整饮食习惯,出现不适后及时就医。
//8601a18b87d6277ff822a4acf30e924fc7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8601a18b87d6277ff822a4acf30e924fc7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扩展资料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参考资料://n1/2016/0819/=_blanktitle=人民网-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这些原因你想也想不到>人民网-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这些原因你想也想不到
爱网站 来源链接:http://www.awz.cc/